曲菜考试网-提供各类考试经验和考试信息!

当前位置:曲菜考试网 > 考试查询 > 国考跟山西省考的申论谁的评分尺度严格,国考和省考申论的区别

国考跟山西省考的申论谁的评分尺度严格,国考和省考申论的区别

2025-07-05 07:42:16

曲菜考试网将带你了解活熊取胆申论,希望你可以从中得到收获并且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国考跟山西省考的申论谁的评分尺度严格

国考跟山西省考的申论谁的评分尺度严格

华图教育为您服务。

一、字数的区别:

从材料字数上来看,2013年联考的材料共计6900字,而2013年国考省部级的字数为7790字,地市级则为6750字。从阅读量上看,联考的阅读任务和国考地市级相当。而材料总数上联考各地稍有差异,但总体上以7则为主流,国考省部级与地市级则分别为7则和8则,二者也大体一致。不过,考虑到题目总数联考为四道题,国考为五道题,同样的阅读量意味着国考考生的时间利用率需要更高。

二、评分标准的区别:

国考申论平均分30多分,而省考申论平均分为50多分。在评分标准要求上省考相对宽松。

三、考试时间及题量上的区别:

国考申论考试2013年以前是两个半小时,联考申论时间与之相同,而2014年国考申论延长至三个小时,这对今年的料看来讲也是一种变化的风向标。一般国考申论是5道大题,归纳概括,提出对策,贯彻执行,综合分析,申发论述都有考察。而联考申论是4道题,其中归纳概括及申发论述是必考题,贯彻执行及综合分析二选其一,近年联考的命题趋势侧重于考察贯彻执行。

四、材料主题的区别:

国考申论材料的选取,在主题上更加的宏观,所立足的角度比较高。如2014年国考社会心态、2013年国考的文化等,相对于国考来说,联考申论材料主题的选取则更为具体,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如2013年联考“新时代的工人力量”中的我国及美国、日本、德国的制造业现状,2012年联考“人与动物”关系中的“活熊取胆”、“虐猫”和“屠狗”等事件,我们只要是平时关注新闻都可以接触得到。相比国考联考更加贴近生活,考生更易于把握。当然,无论国考还是联考,材料都涉及一些关乎民生和社会热点的问题,这一点是共通的,考生完全可以按照准备国考热点的方式方法把握联考的热点。

无论是国考申论还是联考申论,大部分的答案要点都是从材料中来,申发论述题的总论点也在材料中,所以吃透材料是关键。同时,很多题目在命制过程中,多种能力在一道题中出现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不能以单一题目的解题思路来应对联考。中公教育专家希望各位备战联考的考生应该注意这两者的区别,以实现高效备考。

2014雅安市公务员考试时间,该怎么复习呢?

笔试时间和地点:

笔试时间为2014年4月27日(星期日),各科具体笔试时间及地点详见本人准考证。

面试

经资格复审合格的人员,凭本人身份证、面试通知书和有关证明材料参加面试,同时按川价费〔2003〕237号文件规定缴纳面试考务费80元。面试时间暂定为2014年7月12日至15日。面试的具体事项在雅安人事考试网另行通知。

更多相关情况请看:

四大名著重要故事的概括和代表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国演义>> 在我国,《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被广大读者称为“四大名著”,几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古人亦有云:“……读三国胜读水浒传。水浒文字真,虽较胜西游之幻,然无中生有任意起灭,其匠心不难,但终不若三国叙一定之事,无容改易。而卒能匠心之为难也,且三国人才之盛,写来个个出色,又有高出于吴用公孙胜等万万者。吾谓才子书之目,宜以三国演义为第一。” <<水浒传>> 《水浒传》是作者施耐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北宋农民大起义而写成的一部伟大的小说。小说倾向鲜明地描写了人民群众反抗压迫的行动。概括了当时不同阶层的人们从觉醒到反抗的斗争道路。正是这些艺术成就,才使《水浒传》成为我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 《水浒传》是一部长篇英雄传奇,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是以宋江起义故事为线索创作出来的。宋江起义发生在北宋徽宗时期,《宋史》的《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等都有记载。从南宋起,宋江起义的故事就在民间流传,《醉翁谈录》记载了一些独立的有关水浒英雄的传说,《大宋宣和遗事》把许多水浒故事联缀起来,和长篇小说已经很接近。元代出现了不少水浒戏,一批梁山英雄作为舞台形象出现。《水浒传》是宋江起义故事在民间长期流传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吸收了民间文学的营养。 《水浒传》是我国人民最喜爱的古典长篇白话小说之一。它产生于明代,是在宋、元以来有关水浒的故事、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由作者加工整理、创作而成的。全书以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悲壮画卷。作品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成功地塑造了鲁智深、李逵、武松、林冲、阮小七等一批英雄人物。小说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但作品歌颂、美化宋江,鼓吹“忠义”和“替天行道”,表现出严重的思想局限。 <<西游记>>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大文学巨著。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约生于明弘治十三年至正德初年之间(1500—1510),约卒于万历十年(1582)。吴承恩的曾祖父、祖父都是读书人,任过县学的训导、教谕。但到了他父亲吴锐这一辈,由于家贫困,出赘徐家,“遂袭徐氏业,坐肆中”,当起了小商人。尽管如此,吴家却不失读书的传统。据说其父吴锐虽为商人,不仅为人正派,而且好读书,好谈时政,这自然对吴承恩产生较大影响。吴承恩从小就很聪明,很早入了学,少年得志,名满乡里。天启《淮安府志》卷十六说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成年后的吴承恩却很不顺利,在科举进身的道路上屡遭挫折,到四十多岁才补了一个岁贡生,五十多岁任过浙江长兴县丞,后又担任过荆王府纪善,这是同县丞级别的闲职。吴承恩创作《西游记》大约是中年以后,或认为是晚年所作,具体时间无法确定。除《西游记》外,他还创作有长诗《二郎搜山图歌》和《禹鼎志》。现存《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是吴承恩逝世后由丘度编订而成。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确如此。 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如在孙悟空的形象创造上,就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又如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灾难的幻化,或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他们的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也正是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的特点。不仅如此,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宫、如来佛祖管辖的西方极乐世界,也都浓浓地涂上了人间社会的色彩。而作者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态度也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至于昏聩无能的玉皇大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对这些形象的刻画,即使是信手拈来,也无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但我认为,《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 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唐僧的形象写得也不错,但比起孙悟空、猪八戒来,则要逊色得多。沙僧更是缺少鲜明的性格特点,这不能不说是《西游记》的缺憾。尽管如此,《西游记》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仍是十分惊人的,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 <<红楼梦>>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完的曹雪芹。从《红楼梦》成书至今,已有两百余年了,但有关曹雪芹的“言”与《红楼梦》的“味”,却是见仁见智,各家说各家解。许多红学家穷其一生,也仅是“独创”一家言,几 无定论。 红学论争了百余年,有很多谜点远非愈辨愈明,破解有日,而是更加云里雾里,不明所以了。像很基本的东西,《红楼梦》究竟是不是曹雪芹写的,也有众多说法。更进一步,曹雪芹的籍贯到底在哪儿?他是汉人还是满人?他出生于哪一年?活了多少岁?《红楼梦》写的是哪个朝代的事?从《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来看,《红楼梦》手稿一百一十回是写完了的,后三十回又为何遗失了?后四十回是不是高鹗续写的?脂砚斋是男是女?曹雪芹和脂砚斋、畸笏叟是什么关系?……有关《红楼梦》的疑问可列出长长的一串。 中国现代文学馆将国内老中青三代红学家冯其庸、周汝昌、王蒙、蔡义江、李希凡、孙玉明、胡德平等人请到文学馆,开设讲座,新解《红楼梦》,就诸多疑问展开探讨。本书即为演讲结集,十二个专题,有助于细品《红楼梦》,领略更多深意。

申论的写作技巧

1.简明精炼

标题要做到言简而意赅,用最少的文字体现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简洁有力,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用词精炼,语句简明,使阅卷者一眼就能看明白,忌繁琐饶舌。具体到字数,原则上单层标题不应超过一行,复合标题不应超过两行。

【真题链接】

“给定资料7”中讲述了农妇刘女士和李老太太家人之间发生的一段感人故事,请你以这个故事为话题,自拟题目,文章。(40分)

要求:

(1)结合“给定资料”,并注意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和自身体会;

(2)观点明确,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分析】

标题“道德重建,是社会、民族、国家的未来”虽然是一句普通的陈述句,但是简明精炼,直接道出“道德重建”的重要性,体现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2.体现主题

标题的作用还要能够体现出题干对主题的要求和材料的主旨,尤其对于明确给出文章主题、立意方向的题目,标题可出现题干给定的关键词,以免造成“跑题”。

【真题链接】

参考给定材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章。(40分)

要求:

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

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3.语言流畅,1000字。

【分析】

题干要求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那么文章写作的关键词就是“黄河精神”。通过审题,标题宜开宗明义,直接出现“黄河精神”字样,另外,还要明确题干的最终落脚点是弘扬黄河精神,即怎样去传承和弘扬黄河精神。如标题可拟为“弘扬黄河精神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或“弘扬黄河精神 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进步”等。

3.提出总论点

申论文章的标题要概括出文章的总论点,做到“标题即论点”,使阅卷人第一眼看见标题就能推断出整篇文章的核心观点。

【示例】

中心论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必须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道德建设。

标题:大力加强道德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分析】

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中心论点,首先找到中心论点的关键词“道德”,同时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的背景介绍,用凝练的词语归纳概括,实现“标题即论点”。

4.书写要规范

文章标题要居中书写或空四格书写,副标题则在前面加破折号并在主标题文字下缩进两格书写,尽量做到两边空格均匀。

破解文章结构

一、标题规范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结构安排得好,文章才能完整、有序。结构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总论点是否突出、说服力。结构完整,详略得当则思路顺畅,层次分明,可以使论证更显逻辑性;反之,则思路滞涩,层次不清,缺乏说服力。

二、开好头

申论文章开头讲究“短、快、靓”。短,即是要简洁,最好以三句左右的篇幅引入话题或写作对象。短,能够直接突出内容的重要性。快,即入题要快,因为评分标准中有“中心明确”的具体要求,所以需尽快点名文章的基本观点。开篇确定中心,有利于考官评分,也有利于展开论述,不至于出现主旨不清、中途转换论题等文章写作忌讳。靓,即要精彩。尽量采用名言或者重大会议的决议精神,以吸引阅卷者,留下好印象。

三、中间段写好首句和末句

申论文章写作的关键就在于论证部分,而论证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中间段落(或称分论点段落)的论述。中间段常见的论述模式就是:首句提出分论点或者使用承上启下的过渡词句;中间围绕分论点,适当运用恰当的事实、理论依据,或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分析说理;段尾最后结合论述内容,写一两句小结的话语。其中,首句和尾句直接勾勒了文章的脉络,显示全文的论述思路。

四、结好尾

结尾是全文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务必要写结尾以保证全文结构的完整。结尾应当响亮有力,催人奋进,令人警醒。申论结尾的写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论点;要体现全文结构的紧凑、完整,不能草率,更不能画蛇添足。

打造语言亮点

一、引言――旁征博引,凸显底蕴

文章之中出现诗歌、散文、名言警句,并且引用恰当合理,考官在阅卷中读之一定感觉如沐春风。环球网校专家建议大家积累名言警句时,可按照考试热点进行分类,每个热点话题背诵一个或两个即可,一天背两个,考试的时候相信你的.储备一定足以应对这个考试。

二、排比――增强语势,深化中心

运用排比手法,层层推进,可增强气势,气贯长虹。可在开头和结尾两部分以事例或意义进行排比,由三句或三句内容相关、结构相似的句子组成。

相较于名言警句的积累,排比句的书写可谓是一项技术活,需要大家在平时的时候多写多练,掌握了这门技术,在考场上自然而然的运用就可以了。排比中比较普遍且简单的书写结构如下:

用法结构

结构一:从A事例到B事例+从C事例到D事例+从E事例到F事例……

【例如】从菊儿胡同的诗意栖居到芙蓉古镇的枫泾寻画,从妈祖文化的源远流长到鹤西缸窑的空谷绝响。

结构二:当问题1发生时……+当问题2发生时……+当问题3发生时……

【例如】当某市政府为了追求人类利益最大化而大肆屠杀狗类时,当M市某机关工作人员为一时痛快而虐猫时,当某企业为了追求巨额利润而在活熊体内取胆汁之时,我们不得不羞愧的承认当前我国动物福利保护还存在很大缺陷。

结构三:(个人)意义1+(社会)意义2+(国家)意义3……

【例如】诚信是社会安定和谐的基本前提,是政府取信于民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有效保障。

当然排比句的书写不止这三种,只要多写多练,相信很多考生在考场上必然能做到“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在文章开头和结尾运用排比可以增强整体气势,犹如江涛海浪,连绵不绝,同时引人入胜,增加文采。在文章论证部分运用可以增强说服力,尤其以具体事例或感受排比可一定程度上避免文章假大空。

三、对比――形象鲜明,感受强烈

对比手法,常用于分论点论证,可以增强说服力,能够鲜明表达出所要凸显的观点。俗语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正与反、优与劣等的对比,可以形成强烈的表达效果,揭示事物的本质,尽得风流。

除了上述常用三种方法外,亮点打造的方法还可以利用比喻法、例证法、原因、影响分析法、转折递进法等,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在实际考试中,考生不要局限于一种写法,将多种方法结合,运用自如,相信最后一定会在文章起伏中实现“山登绝顶我为峰”。

国考和省考申论的区别

国考和省考申论的区别介绍如下:

一、字数的区别

从材料字数上来看,国考和省考申论字数有一定的差距。如2013年联考的材料共计6900字,而2013年国考省部级的字数为7790字,地市级则为6750字。

从阅读量上看,联考的阅读任务和国考地市级相当。而材料总数上联考各地稍有差异,但总体上以7则为主流,国考省部级与地市级则分别为7则和8则,二者也大体一致。不过,考虑到题目总数联考为四道题,国考为五道题,同样的阅读量意味着国考考生的时间利用率需要更高。

二、评分标准的区别

国考申论平均分30多分,而省考申论平均分为50多分。在评分标准要求上省考相对宽松。

三、考试时间及题量上的区别

国考申论考试2013年以前是两个半小时,联考申论时间与之相同,而2014年国考申论延长至三个小时。一般国考申论是5道大题,归纳概括,提出对策,贯彻执行,综合分析,申发论述都有考察。而联考申论是4道题,其中归纳概括及申发论述是必考题,贯彻执行及综合分析二选其一,近年联考的命题趋势侧重于考察贯彻执行。

四、材料主题的区别

国考申论材料的选取,在主题上更加的宏观,所立足的角度比较高。如2014年国考社会心态、2013年国考的文化等,相对于国考来说,联考申论材料主题的选取则更为具体,具有一定的实效性。

如2013年联考“新时代的工人力量”中的我国及美国、日本、德国的制造业现状,2012年联考“人与动物”关系中的“活熊取胆”、“虐猫”和“屠狗”等事件,我们只要是平时关注新闻都可以接触得到。相比国考联考更加贴近生活,考生更易于把握。

当然,无论国考还是联考,材料都涉及一些关乎民生和社会热点的问题,这一点是共通的,考生完全可以按照准备国考热点的方式方法把握联考的热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推荐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2021-2022 曲菜考试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赣ICP备2022010604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