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天津事业单位考试法律知识:《行政法合法合理原则》考点解析
曲菜考试网将跟大家是介绍关于法律基础知识试题的,希望可以帮你解惑。
2020天津事业单位考试法律知识:《行政法合法合理原则》考点解析

【导读】
在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的考试中,行政法是我们在考试当中也是占据了重要一环的考点,最近这几年,市属也好,省属也好,行政法的比例都在加大,如何把握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这一章我们就将解决这个问题。
一、概念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合法行政原则
1、地位: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则。
2、内容:合法原则作为行政法的首要原则,其他原则可以理解为这一原则的延伸。我国合法行政原则在结构上包括对现行法律的遵守和依照法律授权活动两个方面。
行政权力的运行,运用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而不是与法律相抵触,所有的行政活动只能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进行,依法只能由法律规定的事项,行政机关除非获得授权,否则不得作出任何规定; 在没有立法文件进行规定的情况下,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行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法无授权即禁止”。
实行合法行政原则是行政活动区别于民事活动的主要标志。
3、考察方式:考试中,这一原则经常以案例题的形式进行考察
三、合理行政原则
1、内容:合理行政原则的主要含义是行政行为应当符合最低限度的理性。
2、解读:最低限度的理性是指行政决定应当具有一个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达到的合理与适当,并且能够符合科学公理和社会公德。
这属于实质行政法治的范畴,尤其适用于自由裁量性行政活动。(我们的合理原则是指行政行为在合法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合理、适当和公正,便于在结果上达到一种公平的状态,特别是行政机关根据裁量权作出的活动,都必须符合基本理性。公平公正对待,禁止明显偏差或歧视,对事公正,对人公平。考虑相关因素,裁量应符合法律目的。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比如高铁上吸烟罚款500-2000元。甲乙两人共同在高铁上吸烟,因为甲和调查人员认识,对甲仅罚款500元,对罚款2000元,则该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就属于违反了行政法中的合理行政原则。
3、考察方式:原文考察居多,将合理行政原则与其他原则并列考察单选。
四、试题
例1.下列哪些做法违反合法行政的要求多选( ACD )
A.因胡萝卜价格上涨,某镇政府要求村民拔掉麦子改种胡萝卜
B.为解决残疾人就业难,市政府发布《促进残疾人就业指导意见》,对录用残疾人达一定数量的企业予以奖励
C.张某殴打他人致轻微伤,派出所决定对张某进行拘留。
D.某市政府发布文件规定,外地物流公司到本地运输货物,应事前得到当地交通管理部门的准许,并缴纳道路特别通行费
【答案】ACD。解析:本题考察对行政合法原则的理解,我们的合法原则内容包括对现行法律的遵守和依照法律授权活动两个方面:1.行政机关必须遵守现行有效的法律。这一方面的基本要求是: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禁止行政机关违反现行有效的立法性规定。2.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法律授权活动。这一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A选项镇政府要求村民拔掉麦子改种蔬菜是侵犯了农民的自主经营权。B选项不违反合法行政的要求,政府的措施促进了残疾人就业。C选项派出所只有警告和0-500罚款的权利,无拘留的权利,因此C违法合法原则。D选项,市政府发布的文件中关于“限制其他地区的个人或者企业到本地区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与《行政许可法》中的第十五条 第二款规定条款冲突,属于违法行为,因市政府也属于违法。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CD。
司法考试总共几道题?
司法考试总分是480分。司法考试是针对准备从事法律职业的人员进行的一种考试。司法考试由政府或相关法律专业机构组织,旨在测试考生对法律相关知识、法律制度和法律实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司法考试的内容包括法律基础知识、法律职业道德、法律实务等方面。
司法考试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两个考试科目,客观题两卷合计满分为300分,主观题卷面满分为180分,因此法考总分为480分。司法考试客观题考试共两卷。分为试卷一、试卷二,每张试卷100道试题,分值为15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50题、每题1分,多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两张试卷总分为300分。
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律史、国际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具体考查科目为:法理学、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主观题考试设置选作题的,人员可选择其一作答。
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主观题考试实行计算机化考试,试题、答题要求和答题界面均在计算机显示屏上显示。人员因身体、年龄等原因使用计算机考试确有困难的,可在确认报名参加主观题考试时申请使用纸笔答题方式,试题、答题要求均在计算机显示屏上显示,人员在答题纸上作答。
司法的作用
1、法律的解释和适用:司法机关负责解释和适用法律,确保法律的正确理解和正确执行。司法机关根据具体案件的事实和法律条文,对争议进行裁决,确保法律得到有效执行。争议解决和纠纷调解,司法机关提供争议解决和纠纷调解的平台。当公民、组织或机构之间发生争议时,可以通过司法程序进行合理、公正的解决。
2、刑事司法:司法机关对犯罪行为进行刑事审判。犯罪行为违反了社会秩序和法律,司法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进行审判,确定其罪责,并作出相应的刑罚决定。刑事司法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3、行政司法:司法机关对行政行为进行监督和裁决。当公民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决定或行为违法或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时,可以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司法机关通过审理案件、调查事实、评估合法性等程序,裁决行政决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09大一思修考试试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10010062)期末考试试题(A卷)
考试对象:2007级本科生
本期末试卷满分为80分,占课程总成绩的80%;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答题要求:
1.请将所有答案统一写在答题纸上,不按要求答题的,责任考生自负。
2.答题纸与试卷一同交回,否则酌情扣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12分)
1、 信念
2、慎独自律
3、社会公德
4、实体法律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16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下面哪些(个)选项是人生态度和人生观的关系的描述?
A、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B、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心理倾向。
C、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D、人生观表现了人生态度的基本意图。
2、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需要做到哪些(个)?
A、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B、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C、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D、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国家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3、下面哪些(个)对道德描述是不准确的?
A、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
B、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C、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D、人类最初的道德是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的。
4、下面哪些(个)内容表达了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仁爱”思想。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兼相爱,交相利
D、是非之心,智也
5、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包括:
A、勤俭持家 B、文明礼貌 C、爱护公物 D、明礼诚信
6、诚信对大学生的作用是:
A、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B、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C、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D、诚信是大学生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
7、下列哪些(个)属于家庭美德的内容:
A、男女平等 B、助人为乐 C、奉献社会 D、邻里团结
8、下面哪些(个)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制度: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计16分)
1、认识和把握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2、简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3、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4、我国程序法律制度包括哪些?
四、问答题(每题6分,共计18分)
1、怎样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2、如何做到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3、怎样理解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五、论述题(每题9分,共计18分)
1、结合理想和现实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要求:根据课本知识,结合现实,得出自己的观点或结论)
2、给本课程的任课教师写一封信,要求写出课程内容与自身的感悟及建议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10010062)期末考试试题(A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考试对象:2007级本科生
本期末试卷满分为80分,占课程总成绩的80%;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12分)
2、 信念:信念是情感、认知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1分),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2分)
2、慎独自律: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1分),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1分),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为。(1分)
3、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2分),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1分)
4、实体法律制度:主要是规定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或职权和职责的法律制度的总称,(2分)我国实体法律制度主要包括行政法律制度、民商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1分)
2008-12-25 18:37 回复 yiqingdick 0位粉丝 2楼
二、多项选则题(每题2分,共计16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下面哪些选项是人生态度和人生观的关系的描述?(AB)
A、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B、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心理倾向。
C、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D、人生观表现了人生态度的基本意图。
2、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需要做到?(A、B、C)
A、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B、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C、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D、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国家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3、下面哪些(个)对道德描述是不准确的?(C)
A、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
B、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C、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D、人类最初的道德是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的。
4、下面哪些(个)内容表达了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仁爱”思想。(AC)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兼相爱,交相利。
D、是非之心,智也。
5、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指:(D)
A、勤俭持家 B、文明礼貌 C、爱护公物 D、明礼诚信
6、诚信对大学生的作用(ABCD)
A、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B、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C、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D、诚信是大学生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
7、下列哪些(个)属于家庭美德的内容:(A、D)
A、男女平等 B、助人为乐 C、奉献社会 D、邻里团结
8、下面哪些(个)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制度:(ABD)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计16分)
1、认识和把握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答:(1)学思并重的方法。(0.5分)(2)省察克治的方法。(1分)(3)慎独自律的方法。(1分)(4)积善成德的方法。(1分)(5)知行统一的方法。(0.5分)
2、简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答: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2分)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2)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3)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2分)
3、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基本特征: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2分)
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2分)
4、我国程序法律制度包括哪些?
答:行政诉讼法律制度(1分),民事诉讼法律制度(1分),刑事诉讼法律制度(1分),仲裁和调解制度(1分)。
四、问答题(每题6分,共计18分)
1、怎样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答:(1)立志当高远,立志需躬行,但要始于足下。(2分)
(2)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正确对待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2分)
(3)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2分)
2、如何做到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答:(1)是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应对心理未问题的科学方法,合理调控情绪,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2分)
(2)要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坚持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2分)
(3)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2分)
3、怎样理解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1.5分)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1.5分)
(3)有序的公共生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1.5分)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1.5分)
五、论述题(每题9分,共计18分)
1、结合理想和现实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1)学生对自我的分析(2分)
(2)学生对社会就业的认识(2分)
(3)确定职业目标和途径(5分)
2、给本课程的任课教师写一封信,要求写出课程内容与自身的感悟及建议(课程描述:4分,感悟及建议5分)
(略)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部分有哪些题型
《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结合事业单位的工作特点,主要考察应试者所掌握的法律基础知识、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科技基础知识、公民道德建设和时事政治方面的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题型为单向选择题、多向选择题、是非判断题等客观性试题。试题中法律、应用文写作、科技基础、公民道德建设、时事政治各部分所占比例约为30%、25%、25%、10%、10%。
第一部分 法律基础知识
1、法学概论:①.法的一般原理;②.法的创制;③.法的实施。
2、宪法:①.宪法的含义和产生与发展;②.国家性质;③.政权组织形式;④.国家结构形式;⑤.经济制度和两个文明建设.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⑦.国家机构。
3、民法:①.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②.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③.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④.物权与所有权;⑤.债权;⑥.侵权行为;⑦.知识产权;⑧.诉讼时效。
第二部分 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1、应用文基础知识:①. 应用文概述; ②.应用文特点; ③.应用文的作用; ④.应用文分类、撰写; ⑤.公文的一般文体与结构;
2、常用公文的写作要点:①.规范性公文的撰写;②.常用的几种公文撰写:如决定、报告、请示、通知、通报、函等;③.常见几种行政事务应用文的撰写:如:计划、总结、简报、述职报告等。
第三部分 科技基础知识
这一部分测试应试者对国内和当今世界的科技动态和科技信息的常识性了解情况。测试内容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生物技术、能源科学技术、空间技术、农业高科技技术的基本特点、作用及发展趋势。应试者应当了解上述新科学技术的核心研究内容与特点、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领域内的重大科技成果、发展趋势。 第四部分 公民道德建设
1、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
2、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
3、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道德规范;
4、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
5、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五部分 时事政治
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时事政治的了解,考试内容涉及近一年来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时事。
《公共基础知识》测查的内容比较广,涵盖法律、政治、经济、管理、历史、自然、科技人文等方面。公共基础知识内容主要都是:
一、政治部分: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中国共产党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理论。
3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的含义、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二、法律部分:
1法理学
法治理论;法的基本理论;我国当代法的体系;法的运行;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2宪法学
宪法的基本理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体、政体和结构形式;我国的国家机构;国家赔偿制度。
3主要实体法
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商法。
4主要程序法
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
三、经济部分: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商品与货币;资本与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市场经济概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及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3微观经济
市场主体;市场机制;市场竞争;反垄断法;收入分配。
4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调控;财政与税收;货币与银行;现代工业与城市化。
四、科学技术,常识知识等:
1科学前沿问题
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凝聚态物质与新效应;物质深层次结构和宇宙大尺度物理学规律;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新物质创造与转化的化学过程;脑科学和认知科学。
2最新科技常识
生物技术方面:基因工程、生物农业技术等。
五、公文写作部分:
1公文知识与公文规范:
公文基础知识;公文规范。
2常用公文写作:
决定;意见;通知;通报;通告;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
3事务文书写作:
会议记录;简报;计划;总结;述职报告;调查报告;规章制度;贺词;感谢信;慰问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 2025-03-28考研预报名时间
- 2025-06-16公务员基层工作经验
- 2025-06-24国考成绩什么时候出来
- 2025-04-14(护师成绩什么时候出)护师成绩什么时候出结果
- 2025-04-11暨南大学录取分数线
- 2025-04-08高考怎么查分数成绩
- 2025-04-24东北大学2024年录取分数线
- 2025-04-15河南省大专院校排名
- 2025-03-27中级经济师考试报名时间?—23年经济师考试报名时间
- 2025-04-22异地高考政策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