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与代码: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92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学科分类与代码如同一张张精密的地图,引领着知识的探索者与传授者穿梭于智慧的海洋。GB/T13745-92,这一国家标准,不仅是对学科领域的一次系统性梳理,更是教育规范化、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它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学术研究的深度与广度,确保教育信息的交流与共享能在统一的语言体系下进行。本文将深入探讨GB/T13745-92标准下的学科分类与代码,揭示其背后的逻辑与意义。
一、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92概述
GB/T13745-92标准,全称《学科分类与代码》,是我国教育部、国家科委等部门联合发布的,旨在为全国范围内的教育、科研、管理等领域提供一个科学、统一、规范的学科分类体系。该标准自1992年实施以来,对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标准化、国际化进程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仅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等多个领域,还根据学科的发展动态适时调整,确保分类的前瞻性和实用性。
二、学科分类的逻辑架构
在GB/T13745-92标准下,学科分类遵循着严格的逻辑架构,从大类到小类,层层递进,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网。大类如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每一大类下又细分出若干中类,中类之下再细分小类,甚至更细的子类。这种分类方式既体现了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又突出了各学科内部的独特性和专业性。例如,在教育学大类下,可细分为教育原理、教学论、教育心理学等多个中类,每个中类下又有更具体的研究方向。
三、代码系统的科学性与便捷性
与学科分类相配套的代码系统,是GB/T13745-92标准的另一大亮点。每一学科及其细分领域都被赋予了唯一的代码,这些代码不仅便于计算机处理和存储,还大大简化了信息检索的过程。在教育管理和科研合作中,通过代码可以快速定位到特定的学科领域,促进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学术交流的深化。此外,代码系统的更新与调整也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四、学科分类与代码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GB/T13745-92标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广泛而深远。在课程设置上,它帮助学校和教育机构合理构建课程体系,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在招生录取中,通过学科代码,可以精准匹配学生的专业志愿与学校的招生计划。在科研管理方面,学科分类与代码为项目申报、成果评价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促进了科研活动的规范化和高效化。同时,它还为教育统计和国际交流提供了便利,提升了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五、面向未来的展望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积累,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92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一方面,新兴学科的不断涌现要求我们对现有分类体系进行适时的补充和完善;另一方面,数字化、智能化的教育趋势也呼唤着更加灵活、高效的学科分类方式。因此,未来学科分类与代码的发展,将更加注重跨学科整合、动态调整以及与国际标准的接轨,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回望GB/T13745-92标准的实施历程,它不仅是我国教育事业标准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更是知识探索与传承的坚实基石。展望未来,随着学科分类与代码的持续优化与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教育的天空将更加广阔,知识的光芒将更加璀璨。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都将是这壮丽图景的见证者与参与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的编制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GB/T13745-92)
Classification and code disciplines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11-01批准,1993-07-01实施)。
编制原则:
1.本标准所列学科应具备其理论体系和专门方法的形成;有关科学家群体的出现;有关研究机构和教学单位以及学术团体的建立并展开有效的活动;有关专著和出版物的问世等条件。
2 本标准仅对一,二,三级学科进行分类.共设58个一级学科.门类排列顺序是:A自然科学,代码为110-180;B农业科学,代码为210-240;C医药科学,代码为310-360;D工程与技术科学,代码为410-630;E人文与社会科学,代码为710-910.相应五个门类为科技统计使用,不在标准中出现。
3 本标准中学科排列次序和级别与学科重要程度无关。
4 本标准纳入了成长中的新兴学科,萌芽中的新兴学科暂不纳入,充分反映了发展中的新兴学科,并给学科的发展留有余地,使之成为开放型体系。
5 在本分类体系,尤其在工程与技术科学分类体系中,出现的学科与专业,行业,产品名称相同,但其涵义不同.
6 分类体系中的名称,原则上用学科名称,考虑实际应用及学科分类层次的需要,有少量学科群名称出现.
7 一级学科根据情况,分别选用××学,××科学,××科学技术,××工程,××工程技术科学五种名称.
8 交叉或具有双重属性的学科,可在两处列类,只在一处给代码,其相关位置不给代码,在说明栏注见×××・××××(代码)或参见×××・××××(代码)。
9 一级学科下的分支学科,根据确定学科位置的不同特征进行划分,原则上取一个特征,考虑学科特点及使用需要,对有些学科用两种或两种特征划分。
10 本分类体系的学科遵循从理论到应用,从一般到个别,从抽象到具体,从通用到专用,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宏观到微观的排列顺序。
11 标准中出现的学科分类层次和数量分布不均衡现象是各学科发展不平衡的客观实际所决定的.
12 本标准对某些横断学科,综合学科及某些特殊学科的处理方法。
12.1 分类表中的信息科学是指小概念,不包括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技术部分,其性质与数学类似,排列在数学之后,考虑其发展前景,设为一级学科.信息科学和系统科学都以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为基础理论,很难分开,故暂列在一类。
12.2 环境科学技术,安全科学技术,管理学三个一级学科属综合学科,本学科列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
12.3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将心理学列入生物学下二级学科.地理学列入地球科学下二级学科,人文地理学入地球科学,属特例。
12.4 印刷,复印技术入460・55专用机械工程下三级学科,属特例。
12.5 仪器仪表技术入机械工程学科.通用的或自然科学中的仪器仪表技术学科集中列在仪器仪表技术下;专用的分别入其有关学科.
编码方法:
1 本学科分类划分为一,二,三级学科三个层次,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一级学科用三位数字表示,二,三级学科分别用两位数字表示;一,二级学科中间用点隔开.其代码结构如下:××× ・ ×× ××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三级学科
2 二,三级学科设其他学科,用数字99表示。
3 标准中所有代码,仅表示该学科在本分类体系中的级别和位置,不表示其他含意。
初试门类\一级 学科\专业: 按教育部要求 这是什么意思啊?
学科和专业是两个概念,学科是指知识体系,专业指的是就业体系,专业是从13门学科延伸出来的。
学科(subject)包含两种涵义:一是作为知识的“学科”,二是围绕这些“学科”而建立起来的组织。一般认为,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学科的涵义:从创造知识和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学科是一种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
从传递知识和教学的角度看,学科就是教学的科目;从大学里承担教学科研的人员来看,学科就是学术的组织,即从事科学与研究的机构。
国家标准
主词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简称《学科分类与代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学科分类的国家推荐标准,由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2年11月1日正式在北京发布该标准第一版本。
1993年7月1日,正式实施第一版本GB/T 13745-1992。
2006年国家开始对第一版国家标准进行修订,并于2009年6月26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 2009年第6号(总第146号)》发布第二版即限行最新版GB/T 13745-2009。
该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全国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53)归口,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科学与计划财务局起草,规定了学科分类原则、学科分类依据、编码方法,以及学科的分类体系和代码。此标准适用于基于学科的信息分类、共享与交换,亦适用于国家宏观管理和部门应用。
国家标准GB-T13745-2009依据学科研究对象,研究特征,研究方法,学科的派生来源,研究目的、目标等五个方面对学科进行分类,分成五个门类(A自然科学、B农业科学、C医药科学、D工程与技术科学、E人文与社会科学),下设62个一级学科、748个二级学科、近6000个三级学科。
在中观层次上已发展出约5500门学科,其中非交叉学科为2969门,交叉科学学科总量达2581门,占全部学科总数的46.58%。
学科分类是什么?
学科分类:就是学科类别,指学科的划分。
(一)我国的高校现行的13个学科门类:
(1)哲学;(2)经济学;(3)法学;(4)教育学;(5)文学;(6)历史学;(7)理学;(8)工学;(9)农学;(10)医学;(11)军事学;(12)管理学;(13)艺术学。
(二)学科门下设一级学科,共有110个一级学科(不含军事学) 。
(三)一级学科下设二级学科,共有375个二级学科。
(四)中国大学学科专业,每个专业都有十几门专业课程。
扩展资料
国家标准学科出台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简称《学科分类与代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学科分类的国家标准,编号“GB/T 13745”。该标准规定了学科的分类与代码。
它是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由国家科委与技术监督局共同提出,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负责起草,国家科委综合计划司、中国科学院计划局等单位参加起草。
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2年11月1日正式在北京发布该标准,即GB/T 13745-92,1993年7月1日正式实施此标准。2009年修订,即GB/T 13745-2009。
共设5个门类、58个一级学科、573个二级学科、近6000个三级学科。门类排列顺序是:A自然科学,代码为110-180;B农业科学,代码为210-240。
C医药科学,代码为310-360;D工程与技术科学,代码为410-630;E人文与社会科学,代码为710-910。相应五个门类为科技统计使用,不在标准中出现。
一级学科根据情况,分别选用“××学”、“××科学”、“××科学技术”、“××工程”、“××工程技术科学”五种名称。本学科分类划分为一、二、三级学科三个层次,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一级学科用三位数字表示,二、三级学科分别用两位数字表示;一、二级学科中间用点隔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科类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级学科
初试门类\一级 学科\专业: 按教育部要求 这是什么意思啊?
学科和专业是两个概念,学科是指知识体系,专业指的是就业体系,专业是从13门学科延伸出来的。
学科(subject)包含两种涵义:一是作为知识的“学科”,二是围绕这些“学科”而建立起来的组织。一般认为,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学科的涵义:从创造知识和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学科是一种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
从传递知识和教学的角度看,学科就是教学的科目;从大学里承担教学科研的人员来看,学科就是学术的组织,即从事科学与研究的机构。
国家标准
主词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简称《学科分类与代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学科分类的国家推荐标准,由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2年11月1日正式在北京发布该标准第一版本。
1993年7月1日,正式实施第一版本GB/T 13745-1992。
2006年国家开始对第一版国家标准进行修订,并于2009年6月26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 2009年第6号(总第146号)》发布第二版即限行最新版GB/T 13745-2009。
该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全国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53)归口,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科学与计划财务局起草,规定了学科分类原则、学科分类依据、编码方法,以及学科的分类体系和代码。此标准适用于基于学科的信息分类、共享与交换,亦适用于国家宏观管理和部门应用。
国家标准GB-T13745-2009依据学科研究对象,研究特征,研究方法,学科的派生来源,研究目的、目标等五个方面对学科进行分类,分成五个门类(A自然科学、B农业科学、C医药科学、D工程与技术科学、E人文与社会科学),下设62个一级学科、748个二级学科、近6000个三级学科。
在中观层次上已发展出约5500门学科,其中非交叉学科为2969门,交叉科学学科总量达2581门,占全部学科总数的46.58%。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德语专四考试几个小时?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 2025-06-29山东省高考报名
- 2025-03-27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的等级是如何规定的?
- 2025-04-04会计证号码查询--会计证号码怎么查询
- 2025-05-01怎样删除辽宁干部学习选修课程?
- 2025-03-29上海大学全国排名第几?
- 2025-06-20陕西高考状元2024
- 2025-03-27浙江双高计划名单
- 2025-07-01广东省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统计
- 2025-06-16公务员考试综合知识
- 2025-06-15注册测绘师成绩查询__注册测绘师考试成绩查询
推荐文章